1968年,19歲的張元昆和同事姚國華等人,被昆明市藥材公司所屬的藥材加工廠派到昆明制藥廠學習片劑生產技術。那時加工廠還沒有片劑生產線?!皩W提取、濃縮、制粒、壓片、包衣這類技術?!痹颇鲜》俏镔|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張元昆回憶說,“學得認真,每個細節的問題和方法都不放過。不懂就請教師傅。時刻跟在師傅后面學。” 學了半年,回到廠里,廠里才開始試制片劑。“銀翹解毒片、牛黃解毒片就是那時試制出來的?!蓖ㄟ^幾年的準備,1972年該廠的片劑生產線正式運行。
追本溯源,銀翹解毒片最初是從散劑發展而來的。它經過散劑、再到丸劑、再到片劑不斷的轉型升級,從而成為現在的薄薄的、圓圓的樣子。它的轉變是我國中藥現代化的典型樣本。
銀翹解毒片源自銀翹散。銀翹散是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用來治風溫、溫熱病的常用藥。那時銀翹散的散劑,實際上是“煮散”劑。就是先做成散劑,再煎煮,去渣取液的一種湯劑。這種湯劑從宋代流傳下來,為醫師所常用。
從銀翹散變為銀翹解毒丸是何時而起,難以考證。丸劑的較近制法在1963年《中國藥典》里可見。該書收載了銀翹解毒丸,可見新中國成立初期它依然制成丸劑。那時,大多數藥廠以生產銀翹解毒丸為主。
在此之前,一些地區已經試制該藥的片劑。比如1953年北京試制出銀翹解毒片、香蓮片等一批片劑中成藥。此后,各地相繼試制出銀翹解毒片和其它中成藥的片劑。
有了銀翹解毒片的生產經驗,1974年《云南省藥品標準》把銀翹解毒丸和銀翹解毒片兩個劑型同時收載。這個《標準》既保留傳統劑型——丸劑,也吸收了現代劑型——片劑,是符合當時的生產實際的。
丸劑改為片劑,藥的適應人群更廣了。如今,全國各地都有藥廠生產銀翹解毒片。全國藥廠總共有211個銀翹解毒片生產批文。云南省有昆中藥、騰沖制藥等10多個藥廠生產銀翹解毒片。
銀翹解毒片的功能與主治為:“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癥見發熱頭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边@是使用說明書的話,指明了藥的適應癥。
銀翹解毒片是風熱感冒的常用藥。中醫認為,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夏秋季節更易發生。外因風熱邪毒侵犯口鼻或肌膚,進入肺部,引起身體內部出現風熱感冒癥狀。癥狀表現,除說明書所述外,還常伴有鼻涕黃粘、痰黏或帶黃涎、有汗、微惡風、舌尖舌邊紅、舌苔薄白微黃。用藥前,應與風寒感冒(鼻流清涕、骨節酸疼等癥)相區別。
現代研究表明,銀翹解毒片具有解熱、抗菌、抗病毒、抗炎、鎮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療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麻疹初起以及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腮腺炎等屬溫病初起,邪郁在肺的疾病。
藥工是制藥技藝傳承的主體。退休之前,張元昆把寶貴的制藥技藝傳給徒弟們。薪火相傳,銀翹解毒片的制造技術在藥工手中不斷改善。加之,先進設備,如MVR濃縮器、真空干燥箱、高速壓片機、自動包裝機等制藥設備的運用,片劑技術更加穩定,生產效率大為提高。進入新世紀,隨著中藥智能制造的日益深入,銀翹解毒片的生產工藝和技術必將更上一層樓。
劑型升級換代了,銀翹解毒片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本質沒變。這正是:
銀翹解毒溫病辯,薄荷荊芥豆豉見;牛梗草葉蘆根參,辛涼解表第一官。
資助項目: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提升科技社團能力服務創新發展項目“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科普示范基地建設(第1期)”
實施主體:云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
項目組組長:葛元靖,副組長:鐘祥剛、張小貝
審核:謝民秀,主編:楊祝慶,編輯:王云鵬